——民泰银行成都分行赋能绿色产业的实践与担当
在共同富裕成为时代发展核心命题、“双碳”目标引领产业转型的当下,金融机构如何以绿色金融为纽带,打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联结通道,成为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日,民泰银行总行采访采风团队走进成都分行,通过四川利兴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故事,探寻该行以绿色金融赋能产业、服务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绿色创新遇难题:科技企业的“成长烦恼”与共同富裕的 “梗阻点”
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而科技型环保企业正是推动产业转型的核心力量。四川利兴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工程院刘人怀院士团队与成都市新都区政府投资平台联合发起,专注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这一与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紧密相关的领域。

其核心技术“厨余垃圾联合生物加工工艺”及“噬污酵母” 技术,堪称垃圾处理领域的“黑科技”:“噬污酵母”无需依赖外加商业酶制剂,能直接将复杂厨余垃圾分解为乙醇、工业油脂、饲用蛋白等高价值产品,实现近乎 100% 的垃圾减量化,既破解 “垃圾围城”难题,又创造绿色经济价值,本是助力共同富裕的优质载体。
但现实却给了企业“一记重拳”。初创阶段,企业面临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压力,加之股权结构兼具院士团队技术背景与地方国资参与的特殊性,融资之路步履维艰。“多家银行认可我们的技术,但轻资产运营模式、特殊的担保要求,让合作始终停留在‘纸上谈兵’。”利兴龙公司负责人的无奈,道出了众多科技型环保企业的困境——若这类企业难以突破资金瓶颈,不仅自身发展受限,更会阻碍绿色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就业岗位创造,成为共同富裕推进路上的“梗阻”。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民泰银行的“破题之策”与共同富裕的 “助推力”
2021年,民泰银行成都分行在区域绿色产业调研中,敏锐捕捉到利兴龙公司的价值与困境。不同于传统银行“看报表、重抵押”的评估逻辑,分行组建专项小组,从技术科学性、市场前景、与地方战略契合度等维度,开展多轮独立尽调与专业研判。“成都市正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利兴龙的技术在细分领域优势显著。短期财务数据或许不亮眼,但长期来看,其环境价值、产业潜力能为共同富裕注入持久动力。”民泰银行成都分行新都支行业务部负责人的判断,直指绿色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核心——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民生账”。
基于此,分行针对企业“轻资产、高成长、强技术”特点,创新设计以“科创贷”为核心的专项服务方案:依托科创平台担保机制,打破传统抵押物限制,于 2022 年为企业送上首笔1000 万元信贷资金。这笔“及时雨”,不仅解决了企业产能爬坡期的流动性压力,更让技术优化、市场拓展有了“底气”——利兴龙公司财务负责人感慨:“民泰银行的主动服务和专业支持,让我们感受到金融不是‘高高在上的旁观者’,而是‘并肩前行的合伙人’,为我们投身绿色产业、助力共同富裕增添了信心。”
系统布局提质增效:绿色金融生态的“构建”与共同富裕的 “长效保障”
对利兴龙公司的支持,并非民泰银行成都分行的“单点尝试”,而是其系统化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缩影。近年来,分行将绿色金融纳入重点发展战略,通过“产品创新+流程优化+数字赋能”,构建覆盖绿色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为共同富裕提供长效金融保障。

在客户挖掘上,分行主动变 “等客上门”为“主动寻客”,运用“绿E融”智能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筛选区域内符合绿色产业导向的企业,确保金融资源能快速触达像利兴龙这样有潜力、有需求的绿色主体;在风险管控上,建立绿色信贷专项评审机制,引入行业专家参与项目评估,精准把控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让金融支持既“敢投”又“投得准”;在产品体系上,打造分层分类服务:初创期用“科创贷”解企业“燃眉之急”,成长期以供应链融资助企业“强链补链”,成熟期通过项目贷款帮企业“做大做强”,陪伴绿色企业从“幼苗”长成“大树”,为产业集群发展、就业岗位稳定提供持续支撑。
三重效益齐丰收:绿色金融的“硕果”与共同富裕的“实景图”
民泰银行成都分行的绿色金融实践,最终转化为环境、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的“丰收”,勾勒出共同富裕的生动实景。
环境效益先行,筑牢共同富裕 “生态底色”。利兴龙公司在金融支持下,实现成都新都区部分区域厨余垃圾全面资源化利用。据测算,其示范工厂年处理厨余垃圾达数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万吨,节约填埋土地近百亩。“以前厨余垃圾要么填埋污染土地,要么焚烧产生废气,现在‘变废为宝’,天更蓝了、环境更好了,这就是我们老百姓能摸到的‘幸福’。” 当地居民的感受,正是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改善、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的直接体现。
经济效益跟进,激活共同富裕 “产业引擎”。如今的利兴龙公司,已建成65人的员工团队,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 30%,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其生产的乙醇产品以每吨约7500元的价格供应航空煤油制造企业,切入高附加值产业链,带动企业营收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企业发展还辐射上游设备制造、下游产品应用等领域,初步形成绿色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社会效益兜底,温暖共同富裕“民生温度”。在支持利兴龙公司之外,民泰银行成都分行的绿色金融服务还延伸至城市环境治理、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民生项目:助力农村建立厨余垃圾处理点,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支持环保企业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这种“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就业增加→收入提升”的良性循环,让共同富裕的成果真正惠及城乡居民。
初心如磐向未来:绿色金融的“升级”与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民泰银行成都分行的实践证明,绿色金融与共同富裕并非 “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赋能、深度融合的有机整体 —— 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绿色产业,既能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又能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更能通过产业带动就业、通过生态改善民生,实现“一举多得”的多赢格局。

展望未来,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空间将更广阔。民泰银行成都分行表示,将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投融资、转型金融等新兴领域探索新路径,让金融支持覆盖更多绿色场景;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赋能,优化“绿E融”平台功能,提升服务效率;完善风控体系,确保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金融从“单点突破” 向“系统推进 升级。
“绿色金融不仅是业务方向,更是金融机构服务共同富裕的时代责任。”民泰银行成都分行负责人强调,未来将继续以专业服务为笔、以金融创新为墨,在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之间架起更稳固的桥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人民美好生活贡献更多金融力量。(阮骏琳、李晓钰)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