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漳州新农人余晓玉:技术破局,领航河豚养殖产业振兴之路

2025年6月,福建江夏学院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余晓玉带领核心成员再次深入漳州漳浦养殖基地——这片她从小熟知的“中国最大河豚养殖区”,同时辗转山东多地…

2025年6月,福建江夏学院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余晓玉带领核心成员再次深入漳州漳浦养殖基地——这片她从小熟知的“中国最大河豚养殖区”,同时辗转山东多地调研走访。自2021年开启独立田野调研,2023年组建团队深耕行业以来,这位扎根水产的年轻新农人,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探索,为河豚养殖产业破解痛点、注入生机。

初次调研时,澜润豚丰团队便直面行业三大“悬顶之刃”:种质退化导致良种匮乏,亲鱼不耐寒、生长慢且苗种孵化率不足71%;脱毒养殖环境要求高,饲料污染水体引发病害频发,感染死亡率居高不下;疾病爆发后治疗难度大,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河豚作为兼具千年食用历史与高营养价值的珍品,蛋白质含量丰富、含十余种有益营养物质,且有温肾壮阳、抗疲劳等功效,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国家渔业政策亦大力扶持,但养殖痛点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阻碍。

为破解困局,余晓玉带领团队开启了长达756天的攻坚之路。他们足迹遍布3省5市,走访20余家养殖厂,调研70余种疾病环境,分析80余种饲料营养数据,依托厦门海洋第三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与家中积累的行业资源,与山东省蓝粮有限公司、福建省灵海科技等企业深度协作。针对种质问题,团队创新采用暗纹东方鲀(耐寒母本)与红鳍东方鲀(速生父本)杂交繁育技术,培育出全新鱼种,使苗种存活率从71%跃升至93.5%;

如今走进试验基地的20亩养殖繁育池,一排排标准化养殖区里,健康肥壮的河豚长势喜人,除了技术突破,团队成员黄益辰、陈心莹还积极推动行业协同发展,搭建养殖技术交流平台,分享杂交育种、饲料配比等实操经验,协助对接产业链资源,让优质种苗与先进技术辐射更多从业者。在她的带动下,试验基地不仅实现增产增效,更成为行业示范样板,为河豚产业产值突破百亿、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田野调研到技术攻坚,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余晓玉用青春与坚守诠释着新农人的责任与担当。随着杂交繁育、抗炎饲料、疾病防控三大创新工艺的落地推广,曾经制约河豚养殖的痛点逐步消解,这个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产业,正沿着蓝海战略导向,在海洋强国战略布局下焕发新的生机,而澜润豚丰团队的探索之路,仍在继续。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6252-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