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尧天坪镇双合桥村村民委员会
2025年暑期,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筑梦青春”三下乡实践团,在常德市鼎城区双合桥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团队组织了防溺水安全教育、文化帮扶等十余项活动,成效显著。指导老师陈都全程陪同指导,和大家一起为乡村发展注入动能,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期间,指导队员撰写了近40篇实践新闻稿件。
一、思想引领:厚植红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
作为共产党员,她重视红色教育。和团队成员共同组织村内儿童学唱红色歌曲,传递爱国情怀。走进当地红色文化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让团队成员感悟初心使命。针对全年龄段村民,举办“两弹一星”精神专题宣讲会,50余位村民和孩子参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安全教育:织密防护网络,守护万家平安
结合双合桥村留守老人与儿童较多的情况,她带领团队筑牢安全防线。走访近40户家庭,叮嘱看护要点;组织50余名村民和孩子参加“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会;用互动形式让孩子们记住“六不准”。还为留守老人开展防诈骗宣传,让安全意识走进每一户人家。
三、文化帮扶:丰富精神生活,点亮乡村日常
她带领的实践团化身“文化补给站”。白天,志愿者们陪留守儿童读绘本、做手工,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傍晚,团队和村民们跳广场舞,从几人参与到几十人同舞。实践最后一天,策划“乡村文艺晚会”,让乡村夜晚格外热闹。
(陈都老师与志愿者小朋友进行合影)
四、助力振兴:发挥专业所长,激活乡村动能
她和队员们发挥电商专业优势,深入双合桥村了解茶油基地特色农产品。通过助农直播展示茶油优势,吸引5万人次观看、1000次点赞。制作14条短视频和20篇图文,在抖音、视频号发布后获8万次播放,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五、暖心服务:扎根乡村调研,传递真情关怀
陈都老师带领实践团协助双合桥村进行乡村建设规划调研。深入村民家中交流,线上通过500多份问卷调查,收集一手资料,为乡村建设规划提供参考。实践团还开展关爱活动,为贫困家庭送去生活物资。
七天实践虽短,却留下实实在在的痕迹。“筑梦青春”团队呼应了“为乡村注入活力”的初心。她表示,会让“三下乡”的火种继续传递,让更多大学生在乡村振兴路上留下青春足迹。